比亚乔摩托车部落

 找回密码
 ★乔友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埃尼阿吉普 意大利进口机油踏板导航支架美国RAM正品北京乔家小院 Beijing Club乔友头盔服饰 摩托巴士
Vespa专用碟刹锁【广告QQ:88016299】摩托巴士 乔友专用微店 
查看: 189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还记得那些老兵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16 08:09: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想看更多乔友精彩活动,马上注册加入部落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乔友注册☆

x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jindaishi/special/kangrizhanzhengshengli65zhounian/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8-16 08:18:27 | 只看该作者
一场战争的两种纪念:国人淡忘日本人祭奠
! F* v7 O, V, i) [6 }4 h( k  K- v" V
中国青年报 - {5 `. I$ r; L. F& |& F; v

2 D2 R5 n  L/ x  g* U( o9 y/ E( z护林员的工作,使杨金满对松山比其他人更为熟悉。他的收费也很便宜,游客们可以按照他服务的质量任意给钱。从春节至今,他已经有了2000多元的收入,这抵得上他原本大半年的收入了。9 ~6 g% f' L; g: r1 F
5 ~# Z- _' O& q
因为长期在松山“蹲点”,戈叔亚和杨金满的关系很好。看着这个老朋友现今的生活,戈叔亚说他很难形容自己的心情。
" M* g8 H& y8 G! v4 j% A4 C; h
" X! \* I5 j$ Y4 C/ B3 x7 M这仿佛是时光对战争的一种嘲弄。在这座大山里,日本军队曾经耀武扬威地据守过,中国军队也曾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但最后,活下来的士兵成了匆匆的过客,死去的士兵,白骨被弃诸荒野,无人收殓,只有这些最不起眼的农民,才是这座大山真正的主人。
0 M' T( g! a' c3 o  `, H& z* o" \/ x9 Q( L1 G
纪念
4 o  R3 T+ U9 E- c, i% d% Q( z* E6 X# D2 Q8 u1 H
3个月来,普查队的工作人员搜集到无数关于这场战役的细节。对于这场战役的复原,就在这一个个细节的浮现中,开始逐渐完整起来。8 p% _1 m0 Q% o4 x
. v  j+ D0 m8 w+ a9 O! g
但在余戈看来,这是一份迟到了60多年的努力。一些细节被重新找到,但更多的细节,却遗失在人们有意无意的疏忽里,被历史的尘埃湮没得干干净净。' q+ D) s& r3 ]# K- M& x+ i

& t. U& S3 t0 U( Z最让余戈耿耿于怀的,是缺乏7000多名牺牲的普通中国士兵的确切信息:“你见过中国军队的阵亡名单吗?只到军官一级,至于士兵,只是数字而已。”7 o  m6 _4 R. s. e3 W/ d2 |
' z- }- T6 e* q/ a" L( x, V$ }) e
他常和人提到这样一个例子。1944年5月11日,中国军队强渡怒江进攻松山,来自美国、日本、中国的史料中,都记载了这天渡江顺利,只有一名士兵落水牺牲的情况。但这个士兵叫什么名字,为何落水,却只字未提。
/ D( R5 q4 h! p* ?- F
6 j+ i( c3 G! a: o幸运的是,在随后对史料的阅读中,余戈发现了一份对当时负责渡江的198师工兵连连长董嗣勋的口述访谈。这个90岁的老连长说,落水牺牲的这个士兵名叫邓超,来自湖南。当天,远征军在强渡怒江时,登陆艇上的邓超担心横在江上的钢索刮倒同伴,好心前去推扶,不料水流湍急,不慎失足落水。9 n& B7 ~, X, `
$ y+ c1 M1 _. V( c
“我最害怕看到的,就是写到阵亡者时用‘一名士兵’带过,每一个牺牲者都是有价值的,他们的名字应该和那些军官一样留存史册。”余戈说。7 O* q+ ?* B' l4 h/ X8 ?! t, ]# Q

5 ~5 O8 F2 X1 X/ i; [% D+ O; _* e有时,甚至连数字的准确性都成问题。余戈曾对《第八军松山围攻战史》中所附参战人员和伤亡统计表进行逐一核算,他发现,这份最权威的官方文件里的伤亡人员,竟然整整漏算了1000人。" {* F- q& `; Y3 T

1 H7 @* E& S+ S7 j5 `8 [5 E最具有参考价值的史料,是中国官方对于这场战役的记录。那不过是一两本作战部队编写的叙事简略的油印本小册子。尽管有那么多战争亲历者,但留下资料的却微乎其微,尤其是那些具有战地真实经历的老兵口述史料,实在是太少了。
0 W, T1 a9 z& w# P1 P. v
: D# O, F: ~. Q, n* Y5 `* {其实,在松山战役之后,中国军队曾为自己的阵亡将士修建过公墓。在老人回忆里,当年,松山山道两边整齐排列着装满泥土的汽油桶,每个油桶上放着一盆鲜花,鲜花边上,插着写有阵亡者姓名的小木片。在松山主峰下,还有一块国军103师留下的墓碑,墓碑上刻着所有阵亡者的姓名。, i/ C4 J: X1 V

$ e% ^0 O! r$ Z7 Y上世纪60年代,这个阵亡将士公墓被彻底摧毁。刻有烈士姓名的石碑,先是被人砸成两截,然后被抬到小学里做石阶,顽童们的小脚无数次地在石碑上踩来踩去,上面的名字日渐模糊,直到再也看不清楚。3 c4 e9 b( ]6 Z% B) m' b, ^8 {

% u" P3 p3 Y" L日本人也在用各种方式纪念着自己的阵亡者。! n* m1 x$ k7 t$ d/ g( b: z

/ g  Q8 u& v. [* z. r松山战役幸存下来的10余名日本老兵,回国后都发表了回忆录,战记和日记。关于松山战役的书籍,起码有十几种。  F& h& d! ]3 ^0 B2 h& V

* j/ J3 B9 s3 n% w1974年,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第二年,第一批日本人获准访问了中国的边陲城市昆明。这些日本人向当时的云南省革命委员会提出一个要求,希望允许他们到滇西祭奠日本士兵的亡灵。
( s& n% G2 q. y4 o5 \
6 P: \& l7 ~) D% @; c这个不合时宜的要求被拒绝了。据目击者回忆,全体日本人当即失声痛哭。+ L! i! A# M. y% |3 V
5 M; S. L/ M7 D, u) o- Q
1979年,在中国人的帮助下,一些日本人拿到了一些松山的泥土。回国之后,在日军113联队战友会举行的慰灵式上,这些泥土作为“灵沙”,被分给了阵亡者的家属。$ ~$ l0 ^# X# @
+ C1 o, E" h! |' m) W+ L
到上世纪80年代,日本人终于来到松山。他们通常不跟松山人说话,表情肃穆。上山之后,许多人就地跪下祷告,甚至嚎啕大哭。来得最多的一个老兵,已经到过松山20多趟。4 S$ N  b  N9 R$ G

9 U# \' P0 S0 ]6 O1 z到今天,在松山还是偶尔可以发现这种祭奠的痕迹。几周前,有游客发现,在一处战壕的隐蔽角落里,放置着一些包装袋上印刷着日文的食品,在战壕边上的树枝上,还有人细心地扎上了一朵小白花。) ]# s- o' `) _) y9 D

7 B2 m+ ^. k; u5 f. O9 b" A普查队也曾和日本来的旅游团迎面撞上过。3月初的一个早晨,正要上山勘测的余戈一行人,在停车场遇见了一群日本老人。虽然他们否认了自己老兵的身份。但带队的中国导游说,这些日本人来自福冈,这正是113联队的兵源地。一个眼尖的工作人员还发现,人群中一个看起来稍微年轻一点的老妇,正望着松山抹眼泪。
: c: d; U& L9 ?8 H" J  }  [2 P0 T+ B) M8 c6 r. v
看着这些络绎不绝的日本老人来祭奠亡灵,戈叔亚心里油然而生一种复杂的感觉:“到今天,有几个中国人还记得那些抱着成仁之念冲在自己兄弟最前面的团长、营长、连长、排长;心存对死亡的恐惧、但仍然拼死前行的战士;战士死光后持枪奋然而上的马夫、卫生兵、勤务兵;还有吹响招魂号角的号手?”# B& d1 u6 i% d& {0 g1 B% v; [
$ i# W) h6 y) |7 `, {
这种鲜明的对比,让余戈很是感慨:“我们这个民族的思维模式里,有着根深蒂固的胜者王败者寇的历史实用主义观念。‘王’与‘寇’的定性,一转眼就将刚刚流淌的鲜血和付出的无数生命擦得干干净净。”
9 T' S$ `# j9 l% ]# o$ x+ J# k$ [7 T
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戈叔亚又独自一人爬上松山。在半山坡一块平地上,有几个背着背篓的小姑娘,正在一处地堡的遗址里玩耍。曾经喷射出致命枪火的堡垒,如今已经是一个长满野草的大坑,边缘还开着几朵不知名的紫色野花。一个小姑娘摘下一朵,拿在手上,还让戈叔亚给她拍照留念。. J/ d6 `8 R  f# ~

4 m5 }) T3 F3 `+ F. G. X往前走没多远,戈叔亚又碰上一个70多岁的山民。在攀谈中,戈叔亚问道:“老乡,你知道这座山上哪儿战死的人最多吗?”
& M+ X, n, [% ^7 t; Z$ L$ Q
& f+ e  q" W. D% d* D2 O9 j2 G: z“就是她们玩儿的那个地方。”老人指指那些小姑娘,“我年轻的时候见过,一堆死人头骨,有100多个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8-16 08:43:18 | 只看该作者
国民党老兵在上海住废弃厂房
+ O: f& @5 G4 ]/ K+ Q( s! g  K2013-08-15 14:55:13  来源:人民网
5 C/ U5 ^0 _% R( O跟随着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人民网上海频道记者在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的一间农舍中找到了范老先生。范老先生,姓范,名振,表字正吾,湖南邵阳人,曾参加抗日战争,是一名战功卓著的军人。- P, e3 P# t2 g
7 @* _/ ]" `- J* y6 y* x! E
8 u8 R9 i4 _, P. K& l: X; T
废弃厂房里的抗战老兵+ j2 B/ b; C7 J( O2 `) b% T( p
范老没有退休工资、没有医保,仅有黄埔同学会的补助和高龄补贴,经济十分拮据。两年前,范老因为身体原因,被女儿从湖南老家接来上海照顾。如今,范老和女儿住在江桥一幢废弃的厂房里。绕过门口的池塘和藤蔓,是一条漆黑狭窄、仅容一人通行的小道。穿过小道,眼前是一幢土坯房,旁边的厂房经历了两次火灾,房屋一角已经塌陷,泥墙砖瓦散落在地,无人打理。
: f# r7 t5 b/ Q
2 r& n+ }, C, b4 O6 t& [记者到达时正值中午。范老的女儿正在帮范老换洗被褥。范老和他的女儿得知志愿者来了,颇为兴奋。范老四月下旬住过院,身体还很虚弱。和我们聊了不了几句,便觉得乏了。
) C9 o7 M  s- P. y7 {' U
4 Z4 s3 S3 w3 F- p( U8 T投身抗战 父子皆有功于国
1 ^7 D8 e/ t3 m9 q5 E/ i/ Z5 ~5 x8 W
6 I% t2 V$ R" f2 `; {1936年,17岁的范振在国家危亡之际,高中未毕业就响应国家号召投笔从戎。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范振辗转江浙沪一带,参加了淞沪、鄂西、石牌会战等多次大战,无数小战。
9 t* b7 Z& G( ~, u2 M
7 e/ h( Q' _; M7 f( h$ m7 K范振出生于邵阳的书香门第,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范振的父亲,曾是中共地下党的联络员,在掩护朱德去井冈山时就义。1968年朱德曾派人来湖南寻找范振父亲的家属。但由于当时处于特殊时期,范振及其家人的身份被隐瞒。
* x# S4 X. K! T4 j# r
: i+ o2 o, T' n( d: @) @1937年淞沪会战,范振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28军62师从湘西驰援上海。淞沪战役之后,部队由钱塘江南渡,进入平湖嘉地区。在江浙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7 Z6 M# M! y* l0 `  F
! V$ ?0 a* T# z
峥嵘岁月 死人堆里爬出来2 l: g3 F* A  f6 a* H
+ X! \: D4 t0 J$ c  D* W! k: [
1939年范振离开部队报考了黄埔军校二分校(即武冈分校)第十七期。毕业后,范振被分配至六战区185师并参加了第二次长沙会战。当时,范振是进攻宜昌殷家坪杉木尖的敢死队中的一员。是役,战斗异常惨烈,随同作战的连队的两百多名战士仅存二十余人。
% ^; A" R. ?+ f' `4 w6 G% k
8 t; S  R+ G, c* _3 H据范老回忆,当时他被几个敌人围困在在山间,一心想着“杀死一个扯平,杀死两个还赚”和日寇拼刺刀,最后独自杀死三名日本士兵侥幸活了下来。至今,其右手臂上还能看见当时拼刺刀时留下的伤痕。因为作战英勇,范老受到蒋介石的亲自嘉奖,并且三次同蒋介石进餐。% f, B3 m3 }4 H8 e* N

. l/ K" o  J: ?- D) e9 G1942年因战功卓著,范振回二分校担任黄埔第十九期的新学员队长,直至抗战胜利。
* f7 F- U! ^2 a" b0 b0 B8 r# P
) m& D) s' Z* }) N# @9 q! ?战后生活 曾两次拒绝去台湾生活
1 s8 I, ~3 L/ }3 r% G% p2 a+ u4 [2 W% u
1949年10月前夕,早已退伍的范振在桂林担任铁路局湘桂地区段长。节节败退的国民政府希望范振能随他们一同退守台湾。然而范振念及家中的老父,遂将原本已经上了飞机的妻儿拉了下来。而后一家人回到了湖南老家侍奉长辈。+ x. r- U0 Y9 Y0 Q$ R" O% e

6 ]* h) ^; k0 U  b, T- L1 X$ w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范振被认定为“反革命分子”并实行劳改。这一劳改便是30多年。直到1983年才被平反。在这三十多年里,范振吃了许多苦,连带这他的家人也饱受歧视,妻子也因为生活困苦早早离世。改革开放后,范振曾在老家遇见了当年他在黄埔十九期所教的学生。学生希望能带他去台湾过舒适一些的生活,但范振依然以故土难离的理由拒绝了。3 _" g4 _" Q$ x0 O8 Q% m% P
& q3 k9 D* L; o  u6 t) ^0 S  K
要求不高 只求国家和人民的认同
, _% d9 A) E2 Y- t  S3 D
! H1 |+ `+ {. `现如今,范老先生卧病在床,下床对于他来说已经变得十分困难了。年迈的他已经口齿不清,精力也变得极为有限。现在的他似乎对什么都很难提起兴趣了。然而再平静的湖水,偶尔也会起波澜。范振曾经有一个愿望,就是能拿到抗日胜利纪念章。为此,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们特地带来了民间自制的抗日胜利纪念章送给他,老人拿到后视如珍宝。每当志愿者们来看望的时候,老人都会戴起这枚来自民间的纪念章。
1 d( W$ F7 ~) l1 M% v
, [9 P5 J3 y- Q《山河记忆》杂志曾有一篇关于范老的抗战经历,老人佩戴勋章敬礼。范老先生看到后很是感动。无论曾经经历了什么,范老始终坚持认为,当初为国而战是正确选择。老人的想很简单,就是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 E. w6 T6 ~3 U- _; v- ^( w+ w0 ~
6 U# u6 T& n# E0 {, Q! j- b$ {
他们为国而战,理应得到国家和人民的认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3-8-16 09:21:28 | 只看该作者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8-16 20:07:3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贴怎么没人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8-16 21:42:44 | 只看该作者
我来顶下帖子,抗战的老兵不被纪念,说明现在人们都已经淡忘了那段历史了。要重视历史,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义务,但是现在谁还管这些事情呢?每年的清明,还有多少学校,举行去祭扫烈士陵园的活动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乔友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比亚乔部落(北京金色前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京ICP备15049660号-1  

GMT+8, 2024-9-27 23:25 , Processed in 0.14506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