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别
- 保密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
- 收听
- 听众
- 注册时间
- 2010-6-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3-5-26 16:25: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rostar 于 2013-5-26 16:31 编辑 , Q( o7 t+ e3 C9 H4 R7 T
# _' i8 Y; |. r A* k& R+ x* F- ?彈片機構能在車輛回油再加速時,產生不同的變速特性,在傳動效率上有全然不同的思考邏輯。根據筆者實際測試&調配傳動的情況來看,要將彈片型普利珠調配到理想狀況,需要經過多次調整測試,才能配出理想的變速特性,傳動調整邏輯與過去不太一樣,筆者認為調整的技術層面較高。, H8 q4 p9 y7 J4 s$ r5 D! {! p
, u9 A, I$ ~; ? \
; X& ~2 F7 _4 A: x2 @$ S! c# {彈片型普利珠 在最高點的樣子,由於只是模擬最高點位置擺放,彈片機構並沒有真正作動。就官方給的理論來看,在最高點時,普利珠彈片應該是撐開壓板而呈現筆直的狀況。
7 A$ b# j$ Y) B9 K3 |
2 a2 i! Q7 r' r* b" J, N) J9 j* _8 M# O~馬力機實測~7 b/ o8 C4 B9 O' W, i" C8 q
看完運作模擬介紹之後,筆者借來一台原廠勁戰,將進行以下實驗,試圖驗證普利珠改變形狀的條件之下,性能變化為何。小小的普利珠,到底有怎樣的變異呢? 是否能小兵立大功呢? 就讓筆者測試給各位看吧!7 j w3 s( C! V1 w* s* m
- R$ A7 o6 a6 X5 ^, D% F測試目標: 僅變異普利珠外型條件,普利珠珠重相同,藉此驗證普利珠變異後的傳動效果
9 Y5 l2 j w8 l! t5 a: B( I測試車款: YAMAHA 五期噴射勁戰 原廠車 (2011年款) ], H h1 a. _( e! i" f* T9 U4 A. e
測試條件: 原廠引擎,改裝傳動,原廠排氣管
& s: f; A7 c3 \* a& w1 U: e測試機器: Dynojet SD129 ~5 J1 T' I- U- h7 p2 N% S F$ l7 v! Y
測試氣溫: 約32度. a$ q3 a T7 S) }' P
測試濕度: 約23%2 D+ E# {% D. Q) L" F" z3 X
- h2 e$ H- B+ G# b; g3 u) l! f0 x
- O# H8 _3 e/ D# s. v/ X0 G0 G筆者將進行馬力機實測,將驗證普利珠外型設計改變之後,傳動效率變化差異的情況。- C4 x* C' v% M6 K" Y
0 `9 R8 @- ] W F7 m2 S2 w% X
9 R6 h! @" q: r' a' n: [測試時,將使用同樣的普利盤組、開閉盤組、離合器、離合器外蓋、大彈簧,唯一改變的條件只有普利珠外型,連普利珠的重量都沒有改變,以驗證三款普利珠的性能變化為何。
. v) o" u+ h6 ~9 R8 N9 z2 j* a2 I/ [& f& m2 b
1 Q" i2 [+ b' f
普利盤墊片厚度都沒有變動的情況下,三款普利珠裝上去,皮帶位置就都不一樣了。前面皮帶最進去的是多邊珠,其次為圓珠,最出來的則是彈片型普利珠。在普利珠"直上"的情況下,三款普利珠所造成的皮帶位置都不一樣,就現況看起來,起步反應為多邊珠>圓珠>飛天珠。9 q7 x( N: z5 y0 Z
. n4 U5 {5 {' {! f' P
! E! v: [- q$ F8 [. q三款普利珠大觀園,小小的普利珠改變作動方式之後,對CVT傳動系統有多大的衝擊呢? 待筆者進行馬力機測試後,應該能看出其中的差異。4 X: r: }1 i5 E& p' B
/ P8 [2 Y3 V& V) q- c2 q5 `
* t" G+ W; i* Q- Z4 b$ m7 @筆者第一次安裝飛天珠時,也是花費了許多時間研究正確的安裝角度,基本上只要將彈片機構角度調整跟壓板角度接近即可,就會安裝在正確的位置。
# O% a8 N1 g7 u. d- w5 l3 _9 {4 p4 d4 p& e- ]- G2 Y
/ y3 k+ l; u$ ~9 o. r$ a7 Y筆者所測試的新勁戰圓珠的珠重為9克,多邊珠也採用9克的重量,經電子秤確認,總重約為54克,無誤。# X1 q0 N6 @' p, K3 T
1 ^ |. L# C* y. U- i7 r" d
, Z+ a2 u0 H+ l) q! G& a將多邊形普利珠安裝進普利盤,準備進行馬力機實測。. h* h2 z" L# g4 E) r
0 L; x& [ T0 v& h+ A. d6 a* [
/ E3 D% q: S. u" O* ^6 @, j彈片型普利珠(飛天珠),9克六顆,總共約53.5克,有一點點小誤差,不過還算在公差值內。
5 r; S) `1 m3 N& U; @5 q+ b& E) Z' A2 o
! I) h! |7 i) ~) A7 z. d8 z第一次擺放飛天珠時,要花比較多時間確定普利珠的方向,深怕放錯方向。
w2 j0 m3 w/ f' |
1 o7 U. b' |- s# I: o9 {5 J" {0 @; ?9 ~! y3 r8 A8 d7 P
再次確認飛天珠擺放的角度,開始測試啦!
' C g# B7 \& n' c0 D) }$ l
0 k9 Q$ M' U! O6 I0 \6 T" ^2 a
0 O8 J: S. ]4 X" |' x# w筆者在測試前確認普利盤墊片厚度、皮帶位置,再三確認後將測試建立在更公平的測試條件下,希望提供給網友們更具公信力的測試數據。
4 f1 ^! }% d- u( d! Y) W& |* [: L; a6 y( G
$ a6 |# M6 x* z7 J; U0 y% f其實在還沒實測前,光是換裝不同的普利珠,就能用肉眼明顯看出三款普利珠所推的皮帶位置都不一樣,想當然馬力實測數據會有一定程度的差異。
+ i6 g D, M$ X$ i) H9 A3 [
" y' T3 S5 m+ K2 v' h8 p, K2 Z8 A
經實測,這款新勁戰斷油轉速約為9450轉左右,但這次普利珠測試沒有拉到斷油的必要性,這次將測試最高轉速設定在約8250~8400轉之間,此時正是原廠引擎最佳動力帶附近,馬力也開始下降了。& o+ z& ~! e5 k
% F9 p* \: x7 ]$ K0 E( |* m7 G
, u, ?* K2 l: w, b4 }$ _: Y5 K% }# N【點此看原圖】
* y. A3 K( v+ J; e傳統圓珠,馬力最大,但起步之後中速部分掉轉程度最嚴重,馬力峰值在時速35~40之間就湧現。: A5 O' S3 C/ T( I# Z' @
多邊形普利珠,馬力普通,前段馬力是三者中最小的,不過當時速過75之後,三者馬力圖幾乎相疊在一起。& Y4 k0 K( l6 `. K' N. C
彈片型普利珠,雖然馬力不大,但是馬力輸出最平均,中速時的馬力輸出較圓珠好。
- J3 m* f& n) f. F+ p6 M, H$ X7 q4 A
0 q) @2 D" \4 a7 L, r, B) Z【點此看原圖】
2 B, j" g+ l/ A+ z3 F! g! q |8 V傳統圓珠,低速扭力最棒,時速45之前的扭力表現是三者中最好的。% C* `' n' |3 p$ w
多邊形普利珠,扭力表現中規中矩,也不算特別差,剛好介於平均水準之上。9 F0 T/ _; m+ d6 r6 L1 b; A
彈片型普利珠,中速扭力帶是最廣的,最佳扭力過時速55之後才開始下降。& L* }: ]) F- v0 a0 d1 I
) S f- v7 k* f( J/ }: M0 Q$ }
$ ]6 L, a" a! ?3 k s$ X
【點此看原圖】
0 D+ w6 ?+ H; s+ I* P& r8 D& @傳統圓珠,拉轉反應也是不錯,不過中速掉轉的情況比多邊珠還嚴重,引擎最高轉速是最低的。
8 M6 u: A/ _! E- v; g# M( i- T多邊形普利珠,拉轉反應最快,速度比圓珠還要快,同樣單位時間能達到的轉速是其中的第二名。
: w2 |, u, ^* Z. ]. d; {彈片型普利珠,拉轉速度雖然看起來最差,但是轉速攀升的曲線是最平均,掉轉程度最細微,同樣單位時間下能達到的轉速最高。+ f" n# S4 ^( |5 S- u/ f A) l; B! j
7 B8 k2 M5 V( T3 M% C5 W
2 J7 A+ ^8 D& A& {+ K【點此看原圖】
' d# q) ^: u6 L/ \! [傳統圓珠,整段變速域的速度都較其他兩款普利珠好。
9 _; z! b$ H, ~) T' ^$ u$ ^$ `多邊形普利珠,低速時的速度比彈片型普利珠好一點,中速過後兩者的速度曲線幾乎重疊在一起。/ ]2 |9 D- r5 x( s d
彈片型普利珠,低速時的速度是最慢的,但中速之後的速度延伸跟多邊形普利珠都大同小異。5 Z5 k% m+ k9 H. R7 w- ]
7 {7 Y% [( t+ ]8 ]4 F9 J3 w
~賽場實測~) W& K e9 Q+ u3 s. g- d; f
測試封閉賽車場路測,在『直上』三款不同普利珠的情況下,來測看看複合式彎道車輛回油再加速的實際性能差異情況。
0 N& S B: {: m2 I1 c8 v: @0 Z9 [" P# M, j1 e
測試目標: 僅變異普利珠外型條件,普利珠珠重相同,其餘設定不變6 f+ W# o6 M/ Z( B; h) R
測試車款: YAMAHA 五期噴射勁戰 原廠車 (2010年款)
# N+ w, `) n$ @2 e: b測試條件: TSR C組引擎,改裝傳動,改裝排氣管' {6 u! ^; Z0 A0 C* A1 l
測試氣溫: 約32度
9 V0 j( {2 q# _- D# T5 `6 D測試天氣: 大晴天
6 Y) u# ~, W- d0 n+ b( C6 R測試車手體重:約58KG8 V; p4 V- A1 `
# `: ^! p v8 T* y( ^為了進行賽道測試,特別商借一台TSR C組比賽車,相約於練車時同步進行普利珠測試。2 P q: V7 g# p: H( \2 k7 N& |
/ M3 m* W; l' o5 B6 V" z
* q2 z# Z# G) L) c
本次賽道測試中TSR C組比賽車,引擎排氣量一樣維持在125c.c.,點火系統、凸輪軸、汽門彈簧、汽門帽可更換,其餘一概限制使用原廠部品不可改裝。! w+ W$ |9 R0 g$ D3 i7 |5 y
7 q! O! b- U4 o* \$ @+ O# d
! {% O4 L5 Y& _9 g4 ]* r進氣系統,節流閥口徑、空濾箱肥腸、進氣歧管尺寸維持原廠規格,空濾則有改裝上高流量空濾,空濾外蓋則無加大同樣維持原廠規格。$ g- t5 \, \2 G
4 h' ^& L8 f, C. V, D5 U+ f9 E$ O: H U( R2 u
TSR 125C組規則可改裝上外掛ECU供油電腦,基本上引擎轉速已經可以超越原廠限制,這台125C組引擎最佳動力帶約在10800轉左右,引擎末端轉速則約落在11200~11500轉之間,是非常高轉設定的競賽車輛。
9 ]# W1 q' [8 {. u
2 G! z, G' c5 s/ \- P6 Q4 d! x0 q; ?/ D8 W t, s" s0 [
剛抵達位於彰化溪湖的K1賽車場,先讓測試車手騎乘測試車輛試跑幾圈,熱身一下。# Z' I8 E, w0 X0 Z/ [
1 W5 x( e$ [ J
4 M; S" }. x; R% J. O0 N
當試車手重新熟悉賽道之後,便在開始測試前先記錄下原先車況的最佳單圈做紀錄。
6 z. E9 k5 s1 g x! i% o
# u/ t8 Y. X6 w. T5 _7 X3 B/ Q3 `
n4 u* k" G& ]8 }: T" H1 U+ E+ u/ N; c確認車況OK、車手騎乘感OK之後,便開始進行第一次測試單圈記錄,接下來看看今天所使用的測試輔助儀器吧!
+ R! V4 Z8 ?; w1 }+ m5 {
$ g! L- p: n, m E5 D% A1 v! O) ?0 B2 L4 I6 P* w
AIM場邊紅外線感應器,只要設置在終點線旁邊,儀表就會自動記錄下所通過車輛的單圈秒數。
# a, n# j! K2 T0 F3 U" U% Z- a( f4 m# O% f% X- l; v3 R# a
4 P7 \' E, F9 |7 Q. _ M' G
AIM MYCHRON4儀表本尊,除了單圈紀錄之外,還可以記錄下引擎最高轉速與最低轉速,對於筆者要測試的傳動系統,剛好能從單圈成績、引擎轉速記錄看出一些端倪,實際車速與加速性能到底有沒有變化,將封閉場地的單圈成績列為參考依據。在封閉場地中複合彎道,不斷地回油再加速,三款普利珠對於加速性能、引擎末端轉速都能做初步的比較。預計每一種普利珠在測試時測試十二圈,前兩圈暖胎,後面十圈再取最穩定的單圈成績作為測試數據。由圖中畫面看到的就是儀表顯示畫面。這次測試下來,引擎最高轉速其實變化不大,三款普利珠的最高轉速差異大約在300轉之間,引擎轉速約在11200~11500轉之間飄移。同樣普利珠重量之下,圓珠轉速約為11200轉上下、多邊形普利珠的轉速約為11300~11400轉之間、彈片型普利珠則約11400~11500轉之間。) e! S2 i. h$ S1 X4 o
; F% ^6 ?$ z' r9 F# k7 h7 L* K7 N5 I
本次筆者使用記錄器為QSTARZ BT Q1000EX 10Hz版本,分析軟體為Q Racing V3.2.2。可記錄下場地車輛行進路線圖,最高時速、平均時速,並且可設置多個紀錄點,可分別比較點對點的區段時間。為求測試更為精準,筆者將取三款普利珠十圈測試數據中,三者路線最接近的紀錄來探討。
2 [9 |) j( q* \$ E- v$ \1 d8 s7 x9 i6 L/ [
. ~4 B, I% C |( q本次賽道測試的主角囉! 三款普利珠,多邊形普利珠、彈片型普利珠、傳統圓形普利珠。( @) D0 g$ o# D+ v& q5 _( z' I3 U+ o
& ^8 S: Y) a; H) [ i1 \' N% c
4 Y2 L0 `( y) w# M' P& O為求能真正瞭解普利珠外型改變的性能變化,本次賽道測試以『直上』普利珠測試,整套傳動變異條件僅普利珠的型式,珠重、大彈簧、普利盤組、開閉盤、離合器、離合器外蓋都沒有變動。
, _8 _" ^ ?) y1 u" `1 T6 ?8 [) d f/ Y
6 S v( u. k; I1 |, b- e; J
擷取完原本車上的數據之後,換上不同的普利珠測試囉!
5 R- P2 [! e1 X% c9 r: `1 H/ ?4 W5 U' {$ r! Y: Y4 }5 F
! i; c+ j$ \( ]) O7 _' X( P在進行測試前,再三確認其他傳動零件沒有異樣。! j& B- F; q7 s: f$ t) b: U2 C: O
! _; W- G+ E# u8 s9 }6 _" z7 ?7 ?4 i% x: m7 n
三款普利珠的皮帶位置也都不相同,皮帶起始位置等同於車輛起步的變速檔位(請以腳踏車變速前後齒盤來思考),當開閉盤端的皮帶在越外圈的位置,等同於越小的前齒去帶動越大的後齒盤,車輛起步就越輕快。當筆者『直上』三款普利珠時,僅改變普利珠型式,未改變其他設定的情況下,多邊形普利珠的開閉盤皮帶位置最外圈,其次為圓形普利珠,最後為彈片型普利珠。實際騎起來,多邊形普利珠的起步的確是最輕快的。0 d9 L" i1 l, ^3 i L
) [2 k! K' ^7 b" a4 _7 \; { A6 s# M. l# u0 f6 p, N
經過三款普利珠實測之後,壓板能用肉眼觀察到三個不同的接觸痕跡,證明三款普利珠推壓板的運作方式都不太一樣,即使普利珠維持一樣的重量,仍有三種不同的變速特性。
' b1 [# |$ c. w4 Q7 X7 g0 q: g6 s" P7 s3 D4 i, Y
/ ]% B6 d9 C' @4 m
【點此看原圖】
2 L& e9 f7 F* o3 p U
$ ?' a: ]+ O2 a: L9 ]本次賽道測試的賽道是位於彰化溪湖的K1賽車場,GO KART、機車都可以下場練習,賽道全長約為1000公尺,以目前TSR賽會比賽紀錄最佳單圈約為46.5秒/圈(125A組),今天所借用的125C組比賽車場地最佳紀錄約為51.2秒/圈。不過,最佳單圈並不是本次賽道測試的重點,主軸擺在同一台車、同一位試車手、同一套傳動、同樣的普利珠珠重,變異條件僅有更換普利珠型式而已。經過半天的測試,三款普利珠總共在賽道上測試36圈,每一種普利珠總共測12圈,其中在不同普利珠替換的過程中讓車輛冷卻約30分鐘再行測試,讓引擎工作溫度不要過高,也將傳動熱衰的可能性降低。盡量讓三款普利珠測試的條件接近,才比較容易測試出性能差異。
5 x" ?7 J( U' C4 J- E2 [- A7 y' I4 ~: d% S+ a, {6 r' ~, _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三條比較接近的路線之下,單圈也是有些微差距的。綠色線為傳統圓珠的測試紀錄、橘色線為彈片型普利珠的測試紀錄、紫色線為多邊形普利珠的測試紀錄。接下來,來看看每一段彎速的差異吧!
' [5 m& }$ k1 Z$ T
' ~2 f* G: n% B5 e: D
. i: J3 r9 ~1 _( 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