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别
- 保密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0
- 收听
- 听众
- 注册时间
- 2011-6-2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本帖最后由 cocoegg 于 2012-9-2 15:26 编辑 4 `! V. b/ ^$ D9 z' R' o( i7 \
枫格格 发表于 2012-9-2 14:55 1 m7 P3 V0 x- q) ?& T5 m$ }6 h
管式车架比板式车架好?不懂,楼主能说说理由么? 0 m- F R! N8 J, h9 v) Y9 N
) O9 N5 A. V1 E( k" X" k
没有好坏的说法,我骑以前的FLY125感觉车架也很OK。% u L0 ]6 r5 n# i
z& ]# _8 k7 r- g$ g) `只是相同条件下,板式车架允许压车的角度极限没有管式的高。2 O1 T G/ M- H+ p! |9 v' A2 k
' J- |! L# |9 ^, q' P. j
主要体现在压弯中快速摆正时车架的刚度,影响是在弯中车架扭动时的整体感。. z, q3 S; s+ u5 H7 n$ o
7 n; `1 i! p/ |. _- \& J
不是心理作用,RA1的确可以比FLY压得更低更稳,和轮子可能也有关系。( R# q" B; S' w3 S: f8 n3 B: W
. G: R! y6 a- _9 O$ K+ K. I管式车架的强度好过板式,许多欧洲老牌大排都使用管式结构,高拉力抗扭曲。* P# \1 Y. t4 ?/ g4 D8 r8 P9 X" t
+ A5 K4 s. k, c
RA1的管式车架是挺有特色的,很纯粹的意大利设计,和FIAT集团的一些性能车
) t4 S) l/ x& h* k0 I y$ N! c8 {4 ?1 d
型类似。脚底板下是一根很粗的直管,侧面则各有2根加强的圆管构成,所以
5 A; Q7 @3 R7 `+ e; t4 k" n8 }) r- j3 M r. X- |5 N% ]: A: w
车重也是正常的,说一句题外话但可以比较好的说明欧系和日系交通工具的区别。
5 ?' F. r8 s( D" @! X; ]( X
" @: r% v: B) {9 `$ Z. }3 z2 C* T相比于BMW的3系底盘和INFINITI G37的底盘,G37的动力单元已经达到了其车
: X* C5 X' N+ V1 @. m e N
2 r" [# f) u' m$ |# V架承受的极限,稍稍的改装,动力提升就会让底盘无法应付(但这不掩盖G37是好车。
' v* j# K# K% _ ~; ~1 b8 B! E% Z
而即使是BMW 320的底盘,只需要补强就可以承受M3 V8甚至增压的强力输出。
1 @ v: z! Q' m6 W5 ?( @+ G# P4 ?2 L+ o6 R# v+ F3 \
用材和设计着眼点是欧系和日系所有交通工具共同的差异。欧系车(包括4轮和2轮) b! @- j Q: V" h9 s
3 E( ^, j+ M0 B1 I% y/ H的确小毛病多过日系,但无容置疑的,欧系车在驾驶体验上要强过日系车,因为从1 l& a. J8 L, P* d: `6 i" }
4 U9 [8 W( V4 s9 T
设计的最初,欧洲厂家就更多的考虑扎实而非材料成本。: Q& h H# m* s8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