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别
- 保密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
- 收听
- 听众
- 注册时间
- 2010-6-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转贴]魏英杰:女民工千里走单骑的悲情象征
8 @ j9 [2 }$ C) _6 i: L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有着上亿农民工像候鸟一般来回迁徙。世界上肯定也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广大的农村里生活着数千万孤独的“留守儿童”。所以,当看到一位年轻母亲骑着摩托车,从浙江奔走2000多公里回重庆,为的就是看到自己久别的儿子,内心除了感动,更多的是莫名悲愤。
5 S$ |7 V2 U# i2 G# E$ c+ j* I1 |' Y
& F! |4 V$ E$ n6 a; {这位伟大的母亲一路受过多少痛苦磨难,无须多说。仅从她一路上仅喝了半瓶矿泉水,住过4小时旅社,也能猜出她这一路上的风风雨雨。可要知道,她和许多农民工一样,于春节前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千方百计回到老家,只不过是为了实现和亲人团聚这个简单的、人性本然的愿望!. f! b+ M$ S2 b
; K2 l* M5 h" d; g
我们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数量如此巨大的人们过着这样的生活,难道就不值得引起高度重视?难道就不值得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让他们的回家路变得更加容易一些吗?有人说,春运拥堵是因为火车票太便宜。这从经济学上来讲也许有道理,可从人性和良知而言,这何尝不是公共管理不力及政府责任缺失所致?让一位母亲千里走单骑,再形象不过地说明了这一切。2 b4 [- j: N1 s. N2 ~' J
5 n4 N1 G$ ?. @& O, h' q
可这还只是问题的一方面。从这里,有识之士应当看到一个可怕的场景:数千万“留守儿童”在缺乏父母关爱、社会关怀的环境下成长,那将意味着什么?“留守儿童”同样是未来社会的组成部分,可是他们的未来在哪里?
4 n% a* u( a4 @& O6 G* O( e) K# q/ }6 c/ g! @& s( }4 t
农村说:我们没办法管这么多。城市说,我们这里也容不下那么多小孩读书、生活。他们出生在这片土地,生长在这个国度。可是,他们似乎成了除了爹娘外没人管没人爱的“夹缝人”。甚至可以说,他们简直成了“多余的人”。在这样的社会中成长,他们还能有未来吗?
, U9 n3 D" k8 U7 ^: C) D, M; _" P5 q5 e
这位名叫李春凤的母亲令人感动,但光靠母爱支撑的天空却很脆弱。等到春节一过,这位母亲仍然不得不再度出发,走向他乡。她那才六七岁的儿子,仍然不得不生活在全托的留守学校里,孤独地成长。这也是许许多多“留守儿童”的命运。
4 [) H3 `# m9 p) n! M' \- H% m# }3 [2 ?6 S) A
但这并不是“留守儿童”必须应该接受的命运。政府部门、社会力量不仅应当发挥作用,而且必须尽快地想尽办法关心这一个孤独的群体。“留守儿童”所在地政府部门,有必要担负起“监护”职责,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城市政府部门也应为“留守儿童”前往与父母团聚、就读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一方面将这些孩子纳入常规化教育管理,另一方面加大力度扶持、鼓励兴办民工子弟学校,而不能以各种理由关闭民工子弟学校,这等于是把“留守儿童”驱赶回原籍。; B: x4 @9 H- i! J9 `
8 V1 `9 f. Y, ?李春凤的故事让人唏嘘,但我们如果不能从中看到“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一幕令人心碎的悲情场景,或将以各种形式袭面而来。感动、叹息的眼泪是流不完的,倘若我们不去面对和解决的话。
; c' l7 y1 K! v& d k% |
3 |. J- e5 \- r1 ?4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