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爆发后,日军侵略沿海城市,国民政府集中陆军精锐于上海与敌展开激烈战斗,上海是当时中国的重要工商业城市——经济重镇。由于日军侵略,沿海的大量工商业工厂银行等,纷纷从沿海迁往内地,中国守军的殊死抵抗,为这些工商业工厂和银行的搬迁争取了一定的时间。其中大批工厂就迁到了云南昆明,由于地处大西南,昆明就成为了抗战的大后方。当时在昆明重建的工厂就有几十家之多,主要从事钢铁和军工产业。伴随工商业工厂等一同迁徙的还有大量的人员,西南地区人口猛增。但当时中国的军工生产能力比较落后,可以制造一些轻型武器,但是像飞机和坦克、卡车等重型装备,则依靠外界援助或者对外购买;还有生产原料和迁徙人员的日常生活用品。 中国当时沿海重要港口基本都失陷,而西北公路和滇越铁路也由于国际局势的变化,先后断绝。国民政府考虑到可能出现的上述危机,于1938年年底修建了一条从昆明至缅甸的公路,公路到缅甸的中央铁路连接,直通缅甸的仰光港,这就是滇缅公路。本来公路是为了抢运国际援助和国外购买的物资而紧急修建的,但是在公路竣工后,公路就成为了当时中国和外界联系的重要公路,仅要负责抢运军事物资还要运输工业生产原料和后方人民的生活物品。 国民政府成立了“西南运输处”负责相关运输事务。而运输处成立以后第一要务便是大量招募和训练司机,于是,大量的司机被政府派遣至缅甸仰光接车,将国外援助和购买的汽车、卡车等组装完成,并且载着物资,驶回西南大后方。有了汽车,滇缅公路才能发挥作用,从1939年至1942年三年期间,滇缅公路一共抢运回国一万三千多辆汽车。当汽车有了保障的情况下,司机严重匮乏的情况便出现了,这时旅居海外的华侨向祖国伸出了救援之手。东南亚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在得知祖国需要大量汽车司机和修理人员之后,发出了“南侨总会第6号公告”,号召华侨中的年轻司机和技工回国参加抗战,与国家共同战斗。通告马上得到了响应,众多爱国华侨踊跃报名,有的甚至放弃了当时很优越条件,当时志愿回国援助抗战的华侨前后共有3192人。 # ?/ b% F) b8 n% l! w) z' X+ L8 ?1 {
E/ Q& b, c+ \: U*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