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别
- 保密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
- 收听
- 听众
- 注册时间
- 2012-4-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所有的滑翔伞安全防护装备中,头盔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项了。不带安全头盔的情况下,如果我们的脑袋有幸和石头树桩碰撞一番,估计后果和鸡蛋差不了太多 所以我们一直强调哪怕是地面斗伞的时候也要带上头盔,当一阵妖风吹来把你拎起来拍到地上的时候,你就可以暗自庆幸:“还好拼命护住了脸,我英俊的相貌得以来保存,今晚要向她来表白,看她对我动情不动情....” ! k5 x9 ~ P* F( w" a) H, _9 E
' h0 b5 L1 W, o2 R8 k7 y+ k# | 言归正传,滑翔伞头盔经过许多年的发展,迄今为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规范和体系,以欧洲EN966标准为考量的CE安全认证目前是世界上普遍认可的一项安全标准,同时世界上同等类型的标准还包括美国DOT,德国LFGB,中国CCC等等,更严格的标准还有美国以及中国军标等等。
: G3 u# L" }" }7 R$ u" [: ]4 b# l# x
安全标准的测试主要是考核头盔的防护性,减震性,以及破损安全性等性能,由专门的认证实验室来进行测试,一般来说,检验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 _+ ]( [1 M$ i1、穿刺强度、这是为了考核当头盔撞击到尖锐岩石的情况下头盔必须有足够的强度给头部提供保护。
/ I3 K, f9 t$ r" z4 J, O; A/ w2 d2、减震性,在摔倒或撞击时头盔必须有足够的减震,这个减震功能是通过盔体变形、EPS泡沫吸能、内衬组带吸能等各方面来完成的。5 q o. b. R, M9 w
3、抗冲击强度,滑翔伞飞行事故时我们有时会高速撞击地面或树木等物体,整个盔体必须具备一定强度以承受这种冲击,在冲击超过负荷后,壳体应当裂开以释放冲击能量,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 o7 m5 n; F9 s* d% }/ l, \- Y* V. E$ [4 p" h% X
简单的说,CE标准只考核了头部上半球的防护,也就是对大脑的防护,至于能不能保住脸,他们是不做考虑的, 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才有了各式各样的飞行头盔 下面简单的对各种头盔做一个解读。8 |' H* c" o1 t8 K2 `% w* o% v
( O' Z" w5 Z( Z1 Y" ?4 a2 z 目前国际上飞行头盔主要有几大品牌:ICARO,CHARLY,APCO,LEVIOR.现在还有SEAWIND海风 ,可以告诉大家一个秘密,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 另外还有一些销量很少的品牌,主要是在东欧那边。各个厂家主要的区别是在设计上,其中最好的我认为是ICARO,这点实事求是的讲,海风的产品开始时是模仿ICARO的风格,但是经过两年的发展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设计风格 1 B+ X: a0 N7 W3 e2 @9 t+ X) v; M
1 u- O3 t* O! b/ Y5 | 从材质上来讲大家采用的都是玻璃钢,然后用凯夫拉或者碳纤维加强,这一点是所有飞行头盔最关键的保障,只有这种材质在受到严重撞击的时候不会碎掉,而只会破损,开裂,从而达到吸能和释放的目的,这点和F1赛车的破损安全技术是一致的,如果头盔死活都不破,那么就只能是脑子变浆糊了。
7 R" j" o; r; c: W2 Z4 s; z
1 E: ?3 C, _9 G" o% [9 w5 z 一般来说现在的滑翔头盔盔壳生产工艺都是:采用2-3层超细玻璃钢然后加一层KEVLAR或碳纤维复合结构,完全是手工糊制,硬化后做底工,手工打磨光滑后,上四道不同的漆,然后烤制完工,完成后还要做表面上光。ICARO的那种是一种仿碳纤维的印花工艺,基底还是玻璃钢的,但是他们做的工艺很漂亮、很逼真。我一直诧异同等的材质CHARLY的INSIDE盔为什么就是轻,后来找了个旧的锯开后发现是少了一层,但是关键的几个点都做了加强,测试肯定没问题,难怪要轻很多,这也是他们吃透了测试标准的结果 ,值得学习。纯碳纤维和纯凯夫拉头盔非常贵,而且表面工艺要求非常高,废品率达到30%,一般来说滑翔伞飞行员是用不起的,大多用在赛车和军品上。" \4 y0 N! c7 I. u7 p- \3 Y
3 w4 N; f7 X5 V) x' z* I
那种满街都是的摩托车半盔是绝对不能用的,除非它是专业赛车的那种玻璃钢盔,但是那种体积太大,飞滑翔伞没法戴。那种塑料材质的盔壳只要一摔一定会碎,可能减震是生效了,但是碎片就会形成二次伤害,更惨的是有些劣质头盔连减震功能都达不到 这就是拿自己脑瓜子开玩笑了,至于摩托车头盔上常带的防护镜,下面的章节专门说明。
/ G' f& M( R4 L
$ |, @+ r) D+ E5 d0 L1 U1 S。。。。。写作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