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 J( W2 s! _# N e, q $ I* b. B+ D6 @5 \; ~彈片型普利珠(飛天珠),9克六顆,總共約53.5克,有一點點小誤差,不過還算在公差值內。: f+ @9 b, Z, {
( R: F1 M4 G4 K+ v, i3 e* S8 W6 F2 t U; Q9 x6 Y
第一次擺放飛天珠時,要花比較多時間確定普利珠的方向,深怕放錯方向。 7 x+ M8 P) m, O, J! s4 B8 W- D$ U/ b9 B4 r, A2 x
/ y: c% C' g! S9 I3 x. L- E再次確認飛天珠擺放的角度,開始測試啦! ) x) I' M1 ]6 F' z8 N+ Z6 M# ~% F 5 v* H6 \+ ^: I2 C) n1 L/ Q( k6 O
筆者在測試前確認普利盤墊片厚度、皮帶位置,再三確認後將測試建立在更公平的測試條件下,希望提供給網友們更具公信力的測試數據。5 ?: \9 ?$ o2 w6 p2 J3 g
; X( N5 s6 p# q' y$ _0 C
6 Q# A. s% o x
其實在還沒實測前,光是換裝不同的普利珠,就能用肉眼明顯看出三款普利珠所推的皮帶位置都不一樣,想當然馬力實測數據會有一定程度的差異。 0 S3 S B& \# L : ]8 e7 _# a! C# [( e; B! ], r3 y/ y$ E6 D( L. f: [4 i2 A4 o
經實測,這款新勁戰斷油轉速約為9450轉左右,但這次普利珠測試沒有拉到斷油的必要性,這次將測試最高轉速設定在約8250~8400轉之間,此時正是原廠引擎最佳動力帶附近,馬力也開始下降了。+ p( O' X2 l1 A* h* m+ d( j
% F7 n5 R3 {" m, L c! a
8 \4 l0 C. ~9 l5 ?+ O! I$ Z
【點此看原圖】/ L% Y5 A5 j9 H, m6 |4 d
傳統圓珠,馬力最大,但起步之後中速部分掉轉程度最嚴重,馬力峰值在時速35~40之間就湧現。 ( \/ _; s+ J4 X多邊形普利珠,馬力普通,前段馬力是三者中最小的,不過當時速過75之後,三者馬力圖幾乎相疊在一起。 & S: w4 C- w# [# }/ ^彈片型普利珠,雖然馬力不大,但是馬力輸出最平均,中速時的馬力輸出較圓珠好。 . T! i3 X' l: l ?: E+ H # l% h, M$ U# ]9 l2 \! G/ G $ y! L( }8 [# q+ `2 Z% N6 r【點此看原圖】& O& J1 ], I! u# `1 l6 F5 Q/ Z
傳統圓珠,低速扭力最棒,時速45之前的扭力表現是三者中最好的。 1 e4 I. S9 M3 a! u0 ?" y! Y多邊形普利珠,扭力表現中規中矩,也不算特別差,剛好介於平均水準之上。9 ]' M8 p+ v" D: y
彈片型普利珠,中速扭力帶是最廣的,最佳扭力過時速55之後才開始下降。& V. K, P4 X1 ]- e- i3 t) D9 s
- o# {+ |7 i$ n8 ?0 F1 a) d$ n: }% B
【點此看原圖】4 e1 F7 [+ Z+ x5 f
傳統圓珠,拉轉反應也是不錯,不過中速掉轉的情況比多邊珠還嚴重,引擎最高轉速是最低的。+ |+ r6 c8 b7 m8 n `# Z: e
多邊形普利珠,拉轉反應最快,速度比圓珠還要快,同樣單位時間能達到的轉速是其中的第二名。 / U$ L+ u' U: c彈片型普利珠,拉轉速度雖然看起來最差,但是轉速攀升的曲線是最平均,掉轉程度最細微,同樣單位時間下能達到的轉速最高。. ] j. s3 Z# C4 @
* q1 L0 U" R4 C. p; H p * ]; m* G2 {2 C* N! O【點此看原圖】, x) |, @# J# R1 R5 N
傳統圓珠,整段變速域的速度都較其他兩款普利珠好。' Z1 _) n2 T T0 N& h0 R" F: D$ B
多邊形普利珠,低速時的速度比彈片型普利珠好一點,中速過後兩者的速度曲線幾乎重疊在一起。0 D% J+ ~+ G. g0 H& u
彈片型普利珠,低速時的速度是最慢的,但中速之後的速度延伸跟多邊形普利珠都大同小異。0 S7 \( j8 W0 q$ Z( i+ k! P
% r" M; l' G' p e6 p) n0 b/ X6 Y
~賽場實測~ * w$ W+ I7 w q2 O! C k+ j7 `測試封閉賽車場路測,在『直上』三款不同普利珠的情況下,來測看看複合式彎道車輛回油再加速的實際性能差異情況。% Y4 [& o+ c* p5 @! j5 C
- O% W% v4 j9 R: K5 ?
測試目標: 僅變異普利珠外型條件,普利珠珠重相同,其餘設定不變 6 I' E, p- {! B7 s2 U+ l6 I0 Y測試車款: YAMAHA 五期噴射勁戰 原廠車 (2010年款)- C; z) O0 L6 J3 y' v' D
測試條件: TSR C組引擎,改裝傳動,改裝排氣管 * ~* Z B* u/ O# z+ M9 N' x6 @測試氣溫: 約32度/ l, J) b& _* e# s1 A$ B( C7 }5 U
測試天氣: 大晴天6 M- O% f7 O. ^4 W7 T9 ^8 x
測試車手體重:約58KG; `) O4 j9 H; P6 ]: l
# f& y: O1 j7 |# F為了進行賽道測試,特別商借一台TSR C組比賽車,相約於練車時同步進行普利珠測試。 ' O7 w& b0 H9 ]9 k% C $ a' m6 w0 C3 c0 k; U / x& T2 @6 a( \' E/ {本次賽道測試中TSR C組比賽車,引擎排氣量一樣維持在125c.c.,點火系統、凸輪軸、汽門彈簧、汽門帽可更換,其餘一概限制使用原廠部品不可改裝。 + ?9 j6 o$ S# A" O# z3 ~# V' \; d# ^
+ w K2 v7 p8 x2 I: Y x
進氣系統,節流閥口徑、空濾箱肥腸、進氣歧管尺寸維持原廠規格,空濾則有改裝上高流量空濾,空濾外蓋則無加大同樣維持原廠規格。, N2 Z: d! N5 k" C
* z" ^; i. m* e, ?0 r6 }# h) |0 k' y( T- s s$ v% y
TSR 125C組規則可改裝上外掛ECU供油電腦,基本上引擎轉速已經可以超越原廠限制,這台125C組引擎最佳動力帶約在10800轉左右,引擎末端轉速則約落在11200~11500轉之間,是非常高轉設定的競賽車輛。 * d( \: M; S$ X3 b, E# \ $ Z7 z$ C8 f* c6 D5 F' w! j+ C6 u c9 S$ U. E( Z. Q# O
剛抵達位於彰化溪湖的K1賽車場,先讓測試車手騎乘測試車輛試跑幾圈,熱身一下。$ y6 q+ _' S7 W' `% u
) r1 }+ S8 l! C
) Z6 v+ k& s7 y. j0 d
當試車手重新熟悉賽道之後,便在開始測試前先記錄下原先車況的最佳單圈做紀錄。8 r9 q- N% q! t! `4 c
2 F3 u Y& g* v2 n9 H 9 F, P% O4 G) |3 M% ?- D確認車況OK、車手騎乘感OK之後,便開始進行第一次測試單圈記錄,接下來看看今天所使用的測試輔助儀器吧! * y& B1 T2 O2 f$ D 3 W* M: O. W ]7 @* Z$ u2 s9 J% U2 N- S. y4 @; I( [. |
AIM場邊紅外線感應器,只要設置在終點線旁邊,儀表就會自動記錄下所通過車輛的單圈秒數。 . b! E6 n' |: l) _* \8 L: y: `* b0 U0 M( y8 `# X( E' p
8 f; k; f( D, W! a2 a
AIM MYCHRON4儀表本尊,除了單圈紀錄之外,還可以記錄下引擎最高轉速與最低轉速,對於筆者要測試的傳動系統,剛好能從單圈成績、引擎轉速記錄看出一些端倪,實際車速與加速性能到底有沒有變化,將封閉場地的單圈成績列為參考依據。在封閉場地中複合彎道,不斷地回油再加速,三款普利珠對於加速性能、引擎末端轉速都能做初步的比較。預計每一種普利珠在測試時測試十二圈,前兩圈暖胎,後面十圈再取最穩定的單圈成績作為測試數據。由圖中畫面看到的就是儀表顯示畫面。這次測試下來,引擎最高轉速其實變化不大,三款普利珠的最高轉速差異大約在300轉之間,引擎轉速約在11200~11500轉之間飄移。同樣普利珠重量之下,圓珠轉速約為11200轉上下、多邊形普利珠的轉速約為11300~11400轉之間、彈片型普利珠則約11400~11500轉之間。) Z2 t- Y9 z0 I3 u; ?: L
( a9 Y) H; n6 X* v
9 o1 [) l/ @* v" C' y9 Z% v本次筆者使用記錄器為QSTARZ BT Q1000EX 10Hz版本,分析軟體為Q Racing V3.2.2。可記錄下場地車輛行進路線圖,最高時速、平均時速,並且可設置多個紀錄點,可分別比較點對點的區段時間。為求測試更為精準,筆者將取三款普利珠十圈測試數據中,三者路線最接近的紀錄來探討。$ B- [7 T8 _% U